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:::
:::

2024年投稿-吳鴻章先生講雞母嶺-作者:林麗雲

ImgDesc
ImgDesc
ImgDesc
ImgDesc
ImgDesc
ImgDesc
吳國賢園藝老師回了我一個訊息:12月29日下午我會請父親在家等你們。如果下大雨我才會在家,傍晚天黑不能挖山藥時,我要去貢寮載削皮山藥,回家真空包裝。
窗外的雜樹林枝葉畫出錯落的光影,西南風擾動山海之間的氣流,彷彿達悟部落的頭髮舞邂逅布農部落的八部合音,吟唱著藏諸土地與時間交織的故事,那是112年8月1日我踏進豐珠中學校長辦公室的感受。
五個月過去了,我和學生們踩過雨中的落葉,向福安廟的神明頂禮,費了一番力氣把五隻校狗拴在榕樹旁的涼亭下,乘著雨勢假裝沒聽到牠們虎視眈眈向著野貓吠叫的聲音,走進吳家石牆中央的大門。
吳鴻章先生今年91歲,他精神抖擻地迎接我們,白色長眉毛底下的炯炯眼神未語先說,他回憶道:
200年前祖先的祖先從福建漳州坐船到雞籠,順著水路來這個所在,小時候這裡整片都是水梯田,咱祖先也是很巧,瞭解水的走勢,挖了大大小小的埤塘,一年可以種一到兩次稻。嘉慶年間台灣知府楊廷理為台北到宜蘭開墾一條路山路–淡蘭古道北路,就經過這厝旁。為了護佑村民平安,當時從關渡迎來媽祖供奉在福安廟,每年的3月18日慶祝熱鬧滾滾,彼時這裡人真多。
1895年北白川宮親王的船就是在山下澳底的鹽寮登陸,日本時代開始才有讀書的事情。我初中時已經是戰後,要走路去念山下的雙溪國中。當時學校有兩位外省老師,有一天上課到一半,伊緊張講大家先乖乖等一下,後來才知道原來是228事件以後,肅清的軍人坐火車往北,在每一個車站下去抓人,來到雙溪站時,兩位外省老師去月台跟他們解釋,講說這裡都很平靜,攏是老實的庄腳人,不用下車,他們聽完就走了,真正救咱這的人。
清代時這邊叫雞母嶺,聽說是因為這裡很多華雞(藍腹鷳),村民經常會獵到母鳥,母鳥像母雞,官方直接記錄台語發音,所以叫雞母嶺。也有人說這山頭像頭母雞,光復以後改叫豐珠村。我阿爸吳阿木被推選為貢寮鄉鄉長時就很重視孩子的教育,最初設小學分校,一到三年級學生在福安廟廂房上課,四年級以上學生要走路到澳底上課。後來我作鄉民代表就四方奔走想要設學校,請那時的台北縣長幫忙,才在你們學校那塊地蓋國小,我的兒子吳國賢是第一屆畢業生。那時學校也有老師臺語講地很好,娶了村莊女孩在這裡教很久,離開後還常回來這裡看我。但是後來學生越來越少,就廢校了,我覺得很可惜。
20年前左右又重新整建校舍,這次就是要招收那種比較需要管教的孩子,我每天都有去巡蓋房子的進度,蓋好後一開始收國小和國中學生,孩子很多。這幾年你們改成收國中和高中學生之後,好像學生比較少,就比較沒有互動了。今天看到你們來我很高興。
你們一定要來我家門埕看日出,我之前去阿里山看日出都沒有這裡漂亮。夏天的一大早,海水會慢慢變紅,然後就一顆亮晶晶的球慢慢冒出水面,像珍珠浮出來到天空一樣…
吳鴻章阿伯的故事娓娓道來,像一旁的文秀坑溪一樣潺潺綿綿,宛如沒有盡頭,聽的正是興味盎然時,么子吳國賢從山藥田歸來,長女做晚餐的香氣四溢,豐姊姊們飢腸轆轆,也是我們該告辭的時候了。
那時的水稻田現在多數轉作山藥田,但八成以上仍屬廢耕地。茂盛的雜樹林間密集的埤塘失去灌溉的功能,游魚悠悠,偶爾驚艷登山客的眼簾。有人說早期從空拍圖看過去,「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屬」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《桃花源》,那麼現在呢?可能是古道,可能是雜樹山林間遺世獨立的學園,也是邊緣少女的朗朗讀書聲,更是沉澱生命的心靈家鄉。
從吳阿木鄉長到吳鴻章鄉民代表,耆老們關心在地的教育,他們認為一個地方要有學校才像樣。為了提供給過往欠缺關愛、欠缺學習與教育的少女,一個翻轉生命的幸福學堂,豐珠中學設立在這塊上天恩賜的桃花源,承載著鄉里的支持與期望。
這裡的故事才開始,因為關於土地和生命的探索,沒有盡頭。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