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:::

2024年投稿-極東漁村之旅~馬崗漁港-作者:林家如

同學們開心地撿拾海菜
同學們開心地撿拾海菜
陽隧足緩慢爬行
陽隧足緩慢爬行
馬崗海岸一景,同學興奮踏查
馬崗海岸一景,同學興奮踏查
海女阿嬤介紹生態
海女阿嬤介紹生態
石頭下的海兔群
石頭下的海兔群
穿草鞋漫步於馬崗
穿草鞋漫步於馬崗
我在極東漁村(東經122度,北緯25度)找到海女,你找到了什麼?
東北角海岸距離市區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,不論是具有異國風情的九份老街、人文薈萃的金山溫泉、波光粼粼的金沙灣,還是風情萬種的萬里女王頭,都吸引繁忙的都市人爭相前往該地。然而,在這些著名景點之外,還有著更為隱祕的寶藏—位於新北市貢寮地區的馬崗漁港。除了自然景觀,這裡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,三貂角燈塔作為東北角海岸的標誌性建築,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,也是遊客們喜愛的拍照打卡地點;而現今,馬崗漁港將其傳統文化與職業融入觀光,試圖透過觀光體驗行程,讓遊客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。
馬崗漁港位於新北市貢寮地區,是臺灣極東的漁村,鄰近海域為太平洋黑潮與親潮交會區,也因此彙集多樣的生物。當我們踏入馬崗漁港,一陣海風輕輕拂過臉頰,彷彿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安靜而又神秘的世界。這個位於三貂角燈塔附近的漁村,雖地處偏遠,但卻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風光。在馬路上,老人家們忙碌地整理一天的收獲,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勤勞和自豪,因為對他們來說,大海不僅是他們的工作場所,更是他們的生命之源。他們依靠著大海,維持著自己的生計,這份堅韌和毅力讓人敬佩。小徑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片石花菜被平攤在地,阿嬤說這些石花菜是故意放置在馬路上,為了讓重物經過把石花菜中夾帶的硬物壓碎,好讓他們方便抖甩去除。一個石花菜的整理需要繁複的動作,重複的清洗、曝曬七遍,同時還需要挑揀掉白色鈣化的部分,待顏色漸漸變淡成米白色後才可以熬煮成石花凍,繁雜的工作卻也看見他們的堅持。
海女分為「藏水」與「站山」,前者採集時需要潛水,後者則不需要潛水彎腰採集即可。75歲的阿桃阿嬤說現在所認識的海女數量不到五位,最年輕的也已55歲,大多數就像她一樣從10歲開始幫忙家裡下海討生活,使用著用牛角製作的特製蛙鏡,每天從下海前的拜拜儀式開始,到早上六點下海湊齊東西後上岸換網子,重複動作到下午三點左右回家。對於阿桃阿嬤來說當海女的每一階段都讓人印象深刻,其中跟我們分享曾經在岸邊遇到很大尾的鯊魚,看到它大大的尾巴在岸邊甩,害怕的同時也讚嘆東北角的生態。海女手持工具,穿梭在海邊尋找著海底的寶藏,身影在海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優美,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靈活性。對於大海的熟悉程度讓人驚嘆,她們不僅僅是漁民,大海的守護者和傳承者,更是台灣東北角重要的「文化財」。然而,我們也意識到許多人對於這個地區的文化和歷史並不甚了解。或許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,或許是因為缺乏宣傳和推廣,這裡的豐富資源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。因此,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旅行與這篇文章,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地方的獨特之處,並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和保護這片美麗的海岸線。
我們在極東漁村找到了海女的精神與毅力,以及對東北角海岸的喜愛。豐珠中學的學生長期居住在於東北角,但對於鄰近地區的文化卻知之甚少,為了彌補這一缺憾,我們在112年下學期展開了一系列「海洋」為主題的專題課程,很感謝海洋保育署的在地守護計畫,讓我們有機會帶領同學進行難得的海洋課程,希望學生不僅能增進對當地文化的瞭解,還能培養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。我們從查找資料開始到訪談海女阿嬤的生活、實際體驗海女工作,最後製作刊物與發表。不僅讓學生們瞭解這一個特殊職業的歷史與現狀,更親身體驗到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日常挑戰。學生們在實際操作中,學會了如何潛水、採集海藻和貝類,同時也深刻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。課程的成功不僅得益於海洋保育署的支持,也離不開當地社區和漁民的熱情參與。他們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,還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對海洋的熱愛和保護。我們期望,通過這次課程,學生們能將所學運用到未來的生活中,成為新一代的海洋守護者。
在馬崗漁港度過的這段時間,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力量,也對這個地方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之情。我們帶著對這個漁村的美好回憶和對大海的無限憧憬,踏上了回程的路途。然而,心中對於這個地方的眷戀和對大海的敬畏卻永遠不會褪去。馬崗漁港,這個位於極東的小漁村,已經深深烙印在心中,成為了旅程中最珍貴的回憶之一。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