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:::

2024年投稿-里海豐珠-作者:林麗雲

1.學生很中意的海邊嬉戲相片
1.學生很中意的海邊嬉戲相片
2.東北角日落一景
2.東北角日落一景
3.滑過東北角天空的候鳥群
3.滑過東北角天空的候鳥群
4.福隆沙灘一角
4.福隆沙灘一角
5.卯澳社區幸福學課程訪談現場
5.卯澳社區幸福學課程訪談現場
6.豐珠卯澳灣浮潛課程進行場景
6.豐珠卯澳灣浮潛課程進行場景
7.豐珠學生金沙灣戲水
7.豐珠學生金沙灣戲水
8.澳底國小司令臺
8.澳底國小司令臺
9.福隆國小沙雕教室
9.福隆國小沙雕教室
10.豐珠學生海洋課程一景
10.豐珠學生海洋課程一景
女孩見到我就說:「那張海邊的照片甚麼時候可以傳給我?」我微笑著,心想:「重複說了上百遍了吧?!」說起這張照片,應該是在夜間課程時,帶著學生步行到金沙灣,吹海風時拍的。晃動的學生身影,呼嘯而過的砂石車,想必是九月時東北角漆黑的海邊最吵的風景吧(1)!
在豐珠,嗅得到海的味道。要到澳底或是金沙灣海邊的話,約莫走三十分鐘,也可以踩腳踏車,慢慢滑行下山,只要5分鐘,就能擁抱無垠的藍色漸層。那附近,有人把屋子塗成聖托里尼的白色與藍色,在曾經親臨兩地的我看來,似乎有點可惜,是不是屋主還沒找到屬於這裡獨樹一格的美?
國道下瑞濱後往東北角前行,在海邊環景展望,會看到像水墨畫般的山巒,重重疊疊地暈染入海,尾端留下一個驚嘆號:基隆嶼。清晨和黃昏,浸在金黃色的織錦上,閃閃發亮(2),日正當中時,則融在湛藍的涼蓆上,透著陣陣沁涼。偶爾,天上會飛過一群候鳥,捎來遠方季節噓寒問暖的訊息(3)。
拿起手機隨便按,不需要修圖校正,那片藍,始終展現完美姿態(4)。以前,只能在照片中看到的海女、海男,如今卻變成了立體真實的前景。不論何時,只要她們潛進住家後方,那片「免費的大冰箱」,每回都能撈出市場上貴得嚇人的珍饈!對於茹素習慣的我而言,紫菜、石花菜和珊瑚草,皆令人眼睛一亮。學生忍不住好奇問,需要那些工具才能採集?上了年紀的海女說:「工具很簡單啦,穿上鞋子,帶個網袋就可以下去,翻翻找找就有很多可以採的東西。」她補充說道:「很辛苦啦,年輕人做不來,我們也叫他們去都市發展!」(5)
往山的那方望去,她指著停止運作的核四廠說著,本來以為會帶來一些經濟發展,想不到⋯⋯核四廠的淺綠色外觀,漸漸隱沒在群山的翠綠中,而另一邊,靠海的「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」建築外觀,看似走同一種低調神祕路線,實際上卻高調地協助魚苗、九孔苗以及原生種蓋斑鬥魚的復育。
卯澳灣居民吳太太說道:「我們東北角靠海吃海。早期海女採集量不多,倒也單純自在,後來發展大型捕魚技術、九孔池養殖業,那時很賺錢,也是澳底人口最多的時候,大家沒日沒夜在做,好野人很多。」「最近十年漁獲量下降、九孔也不好養,生活難了,很多人搬走,我倒是習慣海風還住在這兒。」
走在九孔池畔,鹹鹹的海風吹進髮絲裡,學生們不斷拉著胸口的衣服,喊熱!看樣子,巴不得立即泡在水裡消暑。這裡的夏天,確實吸引了不少戲水的外來遊客,多數聚集在福隆沙灘,有人來看沙雕戲水,也有人來衝浪游泳,亦或是騎腳踏車看風景;其中不乏歐美人士,也熱愛這裡的盛夏,他們有些人在酷日下,穿著泳衣,自在地躺在沙灘椅上,還有些人玩水肺潛水、衝浪;而旁邊的我們在地東方熟面孔,先是戴帽子穿長袖、長褲,再掛上太陽眼鏡,還不忘順手拿把傘遮陽,深怕日光灼灼,讓皮膚留下絲毫痕跡,文化及美感上的價值差異,鮮明卻又自在地共舞。
發展水上活動素有盛名的福連國小,位於卯澳灣旁,而學校操場旁邊,就是一個天然的礁岩海水池,是學生們練習浮潛、游泳及獨木舟的最佳場地。豐珠和福連,友誼相連,每年的暑假,豐珠都會來福連國小這裡借裝備進行水上活動(6)。因為每年在豐珠安置的學生不同,教練和福連師長們,總是很有耐心,不厭其煩地指導初學的豐珠女孩,並強調水上安全以及風險管理的重要,舉例來說,仔細察看學生是否穿著完備,從厚襪、蛙鞋、防寒衣,到面鏡、呼吸管、手套等,確認全套配備完整著裝後,開始一步一步仔細地示範:從哪裡下水、練習以嘴呼吸、觀察潮況、練習面鏡除霧、排除呼吸管進水,如何俯漂、仰漂,再帶著大家練習從仰漂到俯漂⋯⋯,因為有了充分的練習,大家可以更安心地在水裡徜徉。聽這邊學生喊著:「我摸到軟綿綿的黑黑的東西(海參),那邊學生叫著:「有一隻嘴巴尖尖很長的魚(尖嘴圓尾頜針魚)!」不知哪邊的學生傳來不甘示弱的呼喊:「我這裡有尼莫(小丑魚)⋯⋯那忘情的笑聲,表示她們已經習慣了晃來盪去的海面,以及舔起來鹹鹹的味道,流連在海的精彩裡。
從那片海的回憶起身,回到女孩一直念念不忘的那張照片。究實來說,這照片沒什麼技術可言,景觀也平凡普通得可以,我忍不住問她:「這照片究竟有什麼特別?你這麼想要?」她說:「就是那時大家在一起啊,吹海風玩水感覺很舒服(7),照片可以讓我回憶!」對,珍貴的就是回憶。
在豐珠中學山腳下,澳底港邊的澳底國小校園中,彩繪了一些海洋生物(8);卯澳灣旁的福連國小學生,潛到海底領畢業證書;福隆沙灘旁的福隆國小則把沙雕帶回了教室(9)…我們生活在美得難以言喻的海邊,總想著用什麼方式來詮釋這裡的里海風景;不想移植希臘的藍瓦白牆,因為我們知道這裡有自己的風貌。但應該如何展現我們對她的感動呢?學生提供了一個線索–回憶,也可以說是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。至於到底會長出什麼來呢?
許多答案還藏在湛藍的,深邃的,海中央⋯⋯(10)
瀏覽數:
登入成功